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唐菊兴研究员受聘学院客座教授

作者:学院办公室编辑:学院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6-11-02

 近日,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中国地质科学院唐菊兴研究员受聘为学院客座教授仪式在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学院院长柯崎为唐菊兴研究员颁发了客座教授聘书。

 唐菊兴研究员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最美野外科技工作者”等。唐菊兴研究员为帮助学院培养创新性、综合性地质人才,欣然接受学院邀请,受聘为学院客座教授。

受聘客座教授仪式结束后,唐菊兴研究员作了题为“西藏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矿床”的学术报告,学院领导及师生200余人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学院副院长张廷斌主持。

 

唐菊兴研究员的报告涵盖了梳理攻关难点、冲破理论制约、实现找矿重大突破以及人才培养、团队建设、经验与教训等方面。论述了一大批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展示了理论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系列成果;预测了重要矿集区CuPbZmAuAgMo等主成矿元素的资源潜力和找矿突破方向。唐菊兴研究的报告充满了学术性和趣味性,为学院师生献上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对教师教学、科研,学生学习、就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报告结束后,唐菊兴研究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交流与互动,现场互动良好,反应热烈。唐菊兴研究员热情邀请学院师生能参与他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通过参与项目为学院培养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综合型地质人才。

唐菊兴研究员率领的科技团队,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长期奋斗在青藏高原海拔4500m以上的生命禁区。2013年入选国土资源部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技领军人才开发和培养计划、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通过大量的野外实践,唐菊兴研究员及其率领的科技团队提出冈底斯成矿带存在俯冲型铜金成矿作用的新认识,提出西藏班怒带、冈底斯成矿带存在浅成低温热液成矿作用的新认识。结束了西藏没有超大型岛弧型斑岩铜金矿,没有超大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的历史。唐菊兴研究员,从事地质工作30余年来,足迹踏遍青藏高原,在西藏雄村、甲玛、铁格隆南等矿床取得重大找矿突破,新增资源总量相当于“18个大型铜矿床、18个大型金矿床、7个大型钼矿床、11个大型银矿床、2个大型铅锌矿床”,为国家大宗紧缺矿产资源的安全保障奉献了青春与热血。

唐菊兴研究员还先后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部级一等奖4项、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奖一等奖2次,中国地质科学院十大科技进展4次。2013年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 201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民族团结先进模范个人”,201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批“卓越地质人才”,2016年“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批李四光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