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新闻

网新师生团队作品获《人民日报》转载:我们有能力和责任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


近日,由我系李雨芯老师指导2021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袁娇、刘莉璇、曾靖耀、王垚共同创作的防电信诈骗视频《来电》获四川省公安厅反诈中心肯定,被其官方抖音号和快手号“熊猫反诈”录用并发布。值得一提的是,《人民日报》官方客户端等多家媒体转载了此视频内容。下面来听听创作团队成员的感受吧~ 


李雨芯老师

image.png

近年来,诈骗案屡禁不止,层出不穷,给人民群众带来极大的损失,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这次能有幸成为我系学生团队参加第二届全国反诈短视频大赛的指导老师,深感荣幸。虽然比赛过程很漫长且辛苦,正值春节,大家放弃过年休息时间多次深夜不厌其烦探讨、修改反诈短视频。这次比赛,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一次挑战自我的过程,更是一次难得的历练机会,让我们收获了丰富的宝贵经验。通过制作反诈短视频,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反诈工作的重要性。此次能够获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院系领导的栽培,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乐山市公安局评审专家对作品修改提出的宝贵意见以及同学们辛勤努力的付出。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袁娇

image.png

首先很感谢人民日报客户端对于我们这个作品的肯定和支持!当我知道我们的作品被人民日报转发的时候,心情真的万分激动。首先是感觉我们辛苦打磨的作品被认可,被这么高级别的平台转发,感觉之前的努力都有了好的结果,其次就是能感受到我们以这样的形式来宣传反诈也得到了认可和支持。当然,小小的作品能登上大舞台,也离不开背后一起合作和付出的队友和指导老师。整个寒假我和另外三个队友以及李老师都在不断修改,不断打磨,才有了最后的成品。感谢队友的精诚合作以及李老师的悉心指导!同时也感谢关注这个作品的老师,乐山反诈中心以及各大平台!最后,身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同学,我也愿意将自己的专业能力投入到更多更好的作品制作中,通过新媒体力量宣传反诈!

刘莉璇

image.png


当得知我所参与的防诈视频《来电》上了人民日报时,我感到非常激动和自豪。这不仅是对我个人和团队的认可,更是对我们所传递的防诈信息的肯定。防诈工作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重要的社会议题,因为它关系到人们的财产安全和切身利益。在当下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诈骗手段也变得越来越高超和隐蔽,使得许多人更容易上当受骗。因此,能够通过这样的宣传视频,将防诈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帮助他们提高警惕,避免受到损失,我感到非常有意义和价值。

而且能够在人民日报这样的权威媒体上展示我们的作品,更是让我深感荣幸和骄傲。说明我们的作品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关注,也说明我们所做的工作对于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也让我更加坚定了继续为防诈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提高警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就一定能够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王垚

image.png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十分严峻,已成为发案最多、上升最快、涉及面最广、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类型。而电信网络诈骗是可防性犯罪,事后打击不如事先预防。作为一名新媒体人,在预防电信网络诈骗这条路上,我们也想贡献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因此,我们团队参与了我校举办的2024年反诈短视频大赛,并将作品取名为《来电》。

《来电》的创作理念是,想以此提醒公众,你所接听的来电可能并不是简单的来电,因此需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而本视频将向公众介绍一些诈骗的常见类型和手段,展示受害者的将要面对的风险,承担的损失。希望通过我们的警示,能够让公众更加警惕诈骗,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来电》能够被人民日报客户端转载,是对该作品和我们团队莫大的鼓励和赞扬。也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作为一名新媒体人,我们还需要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时刻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和重大事件。为公众提供客观、准确、有价值的信息,帮助他们了解真相、减少谣言和误解的传播。

曾靖耀

作为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子,我们有能力也有责任,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因此与同学们、老师一起创作了《来电》这一作品。这部视频取材自真实诈骗案例,拍摄视频的初衷是想让大家更加警惕电信诈骗,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当得知这部作品被四川省公安厅反诈中心肯定,被其官方抖音号和快手号录用并发布,还在人民日报的新媒体平台进行发布的时候,我们团队感到非常自豪与骄傲!大家连续多月的付出没有白费!在这里我要感谢团队的每一个成员、感谢指导老师李老师、感谢我们网新的专业课老师们、感谢管理与传媒系!非常感谢乐山公安与四川省公安厅的指导与修改意见!我们将继续努力,努力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争取在日后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不负韶华,挺膺担当!